分享
本文參加了【護苗 ? 成長】有獎征文活動
統計數據顯示: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,比2016年減少63萬。人口出生率為12.43‰,比2016年下降了0.52‰。 雖然出生人口量未達到預期,一孩出生數量減少,但二孩出生數量確明顯增加。 你有想過生二胎嗎?下面一起來看看。 圖片均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電視上看到明星胡可家的小魚兒和安吉,賈靜雯的咘咘和波妞,孩子之前的相親相愛,讓人超暖心的,真想再生一個。 來一波超有愛動圖,先動搖下你丁克和一孩的心。 這些溫馨的時刻多少可以抵消媽媽們心中的辛酸,每一個生育二孩的媽媽都是超人,時間、空間、精力、和金錢都必須做出讓步。 然而一孩缺乏陪伴,也容易養成“為我獨尊”的性格,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較低。 生還是不生這是個問題? 我給不了答案。 但我可以告訴你:一孩和二孩,對于孩子的成長有何利弊? 獨生子女 PK 二孩 來自紐約時報、牛津大學和NCBI的資料綜述曾精辟地剖析了家庭規模的真相: 1 獨生子女更易成為「人生贏家」 獨生子女中的「人生贏家」比例更高,他們通常比其他家庭形式中的孩子具有更高的智商,此外,他們通常在校學業更好。 2 獨生子女更具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力 在成人身邊長大,在與人交流時,他們更習慣于采取富有邏輯的交流方式。既不必應付亂發脾氣的手足,也不必被迫糾纏于與手足間失去理智的吵鬧中,也更擅長自娛自樂,他們總能找到有意義的事來打發獨處的時間。 因此,獨生子女通常更富有表達力、更成熟。表現在思維模式可能更富有邏輯,更有條理。 3 獨生子女發生行為偏差的情況會更嚴重 獨生子女在T2(可怕的兩歲)時的行為偏差表現會更加嚴重。這些行為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獨生子女缺乏足夠的制衡力量。 在多孩家庭中,當發生偏差行為時(比如破壞、打人、哭鬧和發脾氣等),其他孩子的容忍度比父母要低很多,兄弟姐妹們會迅速上場懲罰和制止「鬧劇」,這些都有利于緩解正在發生的偏差行為。 4 獨生子女受欺負時能獲得的支持更單薄 需要警惕的是,如果獨生孩子在學校被霸凌,他們可能會缺乏一個重要支持人。 一項來自英國經濟與社會支持委員會的研究顯示,手足是在日常生活中(包括學校)被霸凌的孩子一個重要的隱性支持。 5 獨生子女的社交能力差一些 盡管父母常常盡最大的努力,為獨生孩子提供大量與同齡孩子社交的機會,這種交往還是相當受限的。這種交往常常是在成人的計劃、限時和監督下的。 這意味著孩子失去了在沒有成人為他們分配物品、給他們提供社交技巧、為他們找到分享有限的玩具和空間的條件下學習建立自己“領地”的技巧的機會,這一缺憾可能要直到青春期時才能彌補。 6 獨生子女更難容忍「無序」狀態 獨生子女很難容忍「無序」。當他們的生活中出現混亂時,常常有成人在場,幾乎會立刻把這一切恢復秩序。這意味著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,極少(幾乎沒有)經歷過處理無序和混亂情況的經歷,尤其是持續的混亂和無序。 當孩子發現他們置身于混亂狀況中時,他們會感覺到焦慮、害怕。他們會感覺生活失去了已習慣的可控制和可預見性。 7 獨生子女的情商相對低 和多孩家庭的孩子相比,獨生子女可能更具有攻擊性,更容易卷入紛爭,友誼持續時間也更短。他們會發現自己很難與個性不同的人相處。 和多孩家庭長大的人相比,獨生子女更缺乏同理心,不擅長安慰或幫助其他的孩子,也更難于尊重別人的物權,更不擅長應對壓力。簡言之,他們的情商會相對更低。 8 獨生子女多有些完美主義傾向 孩子自然地會把自己與周圍的人相比較。因為獨生子女在童年時期,身邊往往是在各方面都占盡優勢的、令人贊賞的大人,這意味著孩子會直接拿這些「完美成人」來作為自己的參照系。 因此,獨生子女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完美主義傾向,表現為更實際、明智地想盡可能老練而面面俱到地做任何事。 9 獨生子女承受更多「原生家庭」烙印 獨生子女的所有方面都被密切關注,包括身心發展、學業表現、天賦、弱點、成就。父母所有的憂慮、希望和夢想都被烙印在一個孩子的身上。 一些研究表明,獨生子女可能感覺壓力大、被過度保護,最糟的是會讓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或父母的真誠,獨生子女相比多孩家庭的子女來說,可能感覺自己更像是在為父母而活,而不是為自己。 選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,無論你做出了何種選擇,都意味著你要失去一些東西。 要提醒你的是,如果你有生二胎的想法,一定要再34歲之前決定,35歲之后生育所面臨的高危因素會更多,你身體的恢復能力也會大不如之前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