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腎衰竭,是各種慢性腎臟疾病,發展到后期,引起的腎功能部分,或者全部喪失的一種病理狀態。 腎衰竭,可分為急性腎衰竭,及慢性腎衰竭。 從數據顯示來看,目前男性發生腎衰竭的數量,要遠遠高于女性。 腎衰早期,有3個征兆,占1個,最好去檢查一下1、腎性貧血 當出現腎衰竭的時候,會有低蛋白血癥,腎性貧血,低蛋白血癥是由于大量尿蛋白所致,而貧血則是由于腎臟無法合成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。 2、頭暈耳鳴 中醫講,腎藏精生髓,髓聚而為腦。 所以,如果一個人有腎虛的現象,會導致髓海不足,腦失所養,便會出現頭暈、耳鳴的癥狀。 3、腰酸背痛 中醫講:腰為腎之府,腎臟出現問題時,最先會在腰部體現出來。 尤其是當腎衰竭出現時,可能就會出現嚴重的腰痛,甚至會疼得直不起腰,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多加注意。 不想腎衰竭,要少做4件事1、娛樂過度 無論是出于生活的壓力,還是想排解憂愁,都不要太過于“透支”自己的身體,否則會嚴重傷腎精,對其他臟腑也沒有益處! 要知道,沒日沒夜地勞累、娛樂過度;或者是夜里沒有節制地“透支”自己,會讓腎臟,長期處于一種超負荷的工作狀態; 長此以往,不僅免疫力會下降,還會出現功能性紊亂,嚴重還會導致那方面功能障礙!得不償失。 2、飲料代水 一般來講,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無機磷,而腎病很怕高磷,高磷血癥會引起身體瘙癢,是腎衰竭和尿毒癥患者的常見癥狀,也和腎臟病患者的死亡率掛鉤。 另外,飲料中多含有添加劑、色素等,一旦攝入體內,會大量促進體內水分的排出,人會越喝越渴,增加了腎臟的負擔,同時還增加了患上腎結石的風險。 3、胡亂吃藥 腎臟,是要負責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,也負責藥物的排泄工作。 而很多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,如果沒有經過醫生的許可,就隨便吃的話就會給腎臟排泄藥物的工作增加負擔,從而傷害腎臟。 4、吃得太咸 “腎為水臟”,調節體內電解質平衡。 如果平時,鹽吃得多,吃得太咸,則會加重腎臟的排泄負擔,引起身體部分水腫,甚至會導致血壓升高。 當腎臟血流量不能維持正常流量時,很容易誘發腎臟疾病。 養護腎臟健康,記住以下3點1、多泡腳 腳底是神經的分布位置,如果日常能夠養成經常泡腳的習慣,就可以起到疏通經絡,養護腎臟健康的作用。 此外,“寒從腳起”,多用熱水泡腳,可驅寒暖身,以有助腎臟健康。 所以,建議每天都要堅持用熱水泡腳,但是水溫也不宜太高。在38℃-40℃之間即可,水量沒過腳踝,泡15-30分鐘,微微出汗,即可。 2、多喝茶 水中可以加點養腎的小植物:黃須、地節、刺玫、蒲公英,做成蒲公英黃須茶,日常飲用。 黃須,也就是玉米須,有一定養生功效。據記載,黃須歸腎經、膀胱經,泡水喝,有利尿、利膽的作用,還可改善腎炎水腫、泌尿系統感染等,對腎臟病有益處,可減輕或消退浮腫,減低或消除尿蛋白等。 地節,可養陰生津,止消渴,補五勞七傷虛損,腰腳疼痛,還可提高腎虛者的免疫力。 蒲公英,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,被稱為“尿床草”,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,減輕腎臟負擔,還有助于改善尿道炎、膀胱炎,促進微小結石排出,改善腎結石。刺玫花,性溫,起到調和茶性的作用,使之不溫不燥。 3、多吃黑 中醫認為,五色對五臟,黑色食物最能益腎。 另外,黑色食物,不是指絕對的黑色,也泛指深顏色的如紫色、褐色等,它們一般有滋養肝腎、健脾和胃、活血明目等功能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