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講究生活情趣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來自中國網 00:00 09:28
- 01 - 人生一定要,愛著點什么 世人一看到汪曾祺三個字,往往首先聯想到的是咸鴨蛋。 “筷子頭一扎下去,吱——紅油就冒出來了。” 如此單單薄薄一句話,似乎就能勾起骨子里的饞,成為無數人魂牽夢繞的滋味。 這也正如汪曾祺的一生——簡簡單單、有滋有味。 1920年,汪曾祺出生在高郵水鄉一戶殷實的家庭中。年僅三歲之時,母親便因肺癌離世。可小小年紀喪母的他,卻從未體會過一時一刻的孤獨與寂寞。 家人給予的愛和慰藉,都是他茁壯成長的養料。 書中,汪曾祺曾不止一次談起和父親的相處往事。在他的心目中,父親是個絕頂聰明的人,沒什么不會做的事情: 畫花卉、刻圖章、玩樂器、養蟋蟀、養花、做菜、乃至打拳、體操和醫術,幾乎無一不通。 身為“孩子頭”的父親,更是把這份無可救藥的天真,全數投注在兒子身上: 一起學文學畫學書法,一起去麥田里放風箏,也一起用親手做的玻璃小籠子養金鈴子,甚至就連汪曾祺17歲情竇初開時寫的情書,都有父親在旁邊“瞎出主意”。 而這一切的一切,都構成了汪曾祺異常鮮活的童年回憶。 的確,不幸的人,一生都在治愈童年;幸運的人,用童年治愈一生。 正是童年留下的這一抹光芒,給汪曾祺空白的畫布,鋪上了一層明亮的底色,讓他終其一生都活得灑脫、堅韌和有趣。 - 02 - 講究生活情趣, 到底有多重要? 身邊常常遇到類似的人:
很多人不明白,人生這么艱難,光是活著,就已經拼盡全力了。還有什么必要好好生活呢? 但叔卻想在這里說:真正的生活,應該是熱騰騰的。 有這么一段關于汪曾祺的軼事: 一次,他去菜市場買牛肉,稱完肉后,聽到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問攤主:“這牛肉該怎么做?”他聽著聽著就來了興趣,興致勃勃地加入對話。 結果,這么一聊,就從天亮聊到了天黑。不管是紅燒、清燉、咖喱,還是蠔油炒、水煮、干煸……天南海北的做法,他全都如數家珍,說是行走的菜譜也不為過。 于汪曾祺而言,“吃”是生命中的頭等大事。哪怕再普通的食材,在他眼中都是有滋有味的。 他寫肉餡兒的油條:
他寫冰鎮西瓜:
他寫好聞的清香:
寥寥幾筆,無不入味。 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呢? 我們很多時候都覺得枯燥無味,可人生中很多事情想起來是很有意思的: 比如路邊的一朵花、荒野的一棵草,還有三餐一食,人間煙火…… 正如汪曾祺所說: “對生活心存熱愛,從不消沉沮喪,無機心,少俗慮;活得有趣,對世間萬物皆有情,觀察得細致。” 當你以一顆滾燙而熱忱的心去看世界時,再凡俗的生活都能被燉煮出玫瑰味。 - 03 - 全世界都是涼的, 只我這里一點是熱的 讀汪曾祺的散文集,你很少能從中看到有關“痛”的內容。 他似乎永遠都是慢慢悠悠、溫溫柔柔的。 但,這卻并不意味著,他缺乏痛的觸覺。與此相反,除去人生的早幾年之外,他的一生都在顛沛流離之中度過。 可他卻說:“我們有過各種創傷,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。人活在世也就短短幾十年,總得找點樂子,一直愁眉苦臉的算什么呢?” 書中,汪曾祺記錄過一段自己畫馬鈴薯的經歷:
或許僅僅讀完這句話的人,只能單純感受到汪曾祺這個老頭兒有多有趣。 可是,卻鮮少有人知道,放下筆桿去種地的他,正經歷著人生中最痛苦的時光。但他卻從未心灰意冷過,反而在苦難中道盡了人世的歡喜。 的確,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,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后,依舊熱愛生活。 艱難的歲月那么多,我們總得學會給自己找點樂子。就像汪曾祺一樣:
知世故而不世故,歷圓滑而彌單純,才是世界上最溫柔篤定的力量。 永遠溫情,永遠純凈,永遠用孩子般天真的眼睛去看世界,也難怨他生活得如此令人艷羨了。 泰戈爾曾說:“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,那么你也將錯過群星。” 誠然,生活從來不是只有歡笑,也有許多失著眠的日子。但,你可以選擇被其吞噬,也可以選擇成為自己的太陽,照亮黑暗的前路。 - 04 - 寫在最后 1997年5月16日,汪曾祺因病溘然長逝。 據說,告別這個世界前,他曾留下過這么一句話: “唉,出院后第一件事,就是喝上一杯晶瑩透亮的龍井茶!” 他的一生,正如自己筆下的梨花瓣一般,是月亮沏成的晶瑩剔透。 世事滄桑,人生無常。但,若是能在這奔忙的一生中,遇見片刻的美好,那也就足夠了。 你到人間一趟,你要看看太陽。 余生,愿你溫柔地對待世界,也被世界溫柔以待。 作者:一本叔,來源:一星期一本書(ID:yer808)。一星期一本書,再忙也不忘記充電。 |
|